今年雨水不一般!日期在這天「恐影響春夏」 無論多忙「1要拉、2不做、忌3樣」:平安過春

  • 2025-02-17 12:19

山山能作雨,物物皆呈春」,明天(2月18日)18時7分,當太陽的位置剛好到達黃經330°時進入雨水節氣。

雨水,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二個節氣,同時也是春季裡的第二個節氣,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正月「中氣」。

今年雨水節氣不一般,從交節日期上來看,今年雨水節氣落在了農曆正月二十一這天,是民間說法中的「雨水在月尾」和「雨水逢單」。

在民間有「雨水逢單,春雨不愁;雨水逢雙,春雨難求」、「雨水在頭,六月穿棉;雨水在尾,六月桑拿。」等農諺,意味著今年春天可能會多雨以及夏天可能會比較炎熱。

從氣候特點來看,隨著雨水節氣的深入,北半球的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,氣溫回升較快。並且,這個時期,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,並漸漸向北挺進與冷空氣相遇,形成降雨。

所以,從往年的雨水節氣時的氣候特點來看,這個時候氣溫往往不會穩定回升,反而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,忽冷忽熱,乍暖還寒。

因此,我們應該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,採取一些行動來調整自己,以順應時節的變化。

明日雨水,老輩人提醒,無論多忙,建議「1要拉,2不做,忌3樣」,尊重傳統,平安過春!都是指什麼呢?下面來具體看一下!

一、雨水節氣「1要拉」

1、拉保保

所謂的「拉保保」,其實就是說要在雨水節氣這天還孩子認個乾爹乾媽。

有些人可能認為這個習俗有些迷信,其實只不過是舊時人們希望孩子能夠順利和健康成長,而採取的一些行動。久而久之,就變成了習俗,寄託了古代勞動人民祛邪、避災、祈福的美好願望!

二、雨水節氣「2不做」

1、不過早脫掉棉衣

天一生水,多半有雨。」雨水節氣一到,南方一些地區的降雨就開始增多了而北方地區,氣溫也有了上升的趨勢。

不過,需要注意的是,雨水節氣時天氣還是多變的,上午的時候還陽光明媚,比較溫暖,到了下午氣溫又開始下降了,感覺比較冷。所以,這個時候,我們還不能過早的把棉衣脫掉,以免受寒感冒。

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孩童來說,體質不比年輕人,會相對弱一些,更應該注意別受寒了。比如,我們應該重點保護腹部、腰膝和腳部,別受寒了。

2、不晚睡

雨水是春季的第二個節氣了,陽氣進一步上升,自然界萬物隨著氣溫的上升開始復甦。而我們人也要採取一些行動,讓人適應雨水時的這種變化,來促進氣血運行。如,這時候我們要避免「晚睡」,要「早睡早起」。

例如,在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中就有「春三月,此謂發陳……夜卧早起,廣步於庭。」的記載。

我們別看這句記載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句話,卻把春天為什麼不能熬夜,要早睡早起說的的明明白白。

這句記載的大意是說,春天陽氣初升,萬物復甦,人體應順應自然界「生髮」的特性,適當「早睡早起」。通過早起活動(如散步、慢跑、簡單的舒展運動)促進氣血運行,與春氣相應。

三、 雨水節氣「忌3樣」

1、忌不開窗通風

隨著春天的深入,降雨的天氣增多,空氣中的濕度增大。所以,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注意濕邪的侵襲,晴天的時候要開窗通風,保持空氣流通。

另外,我們從飲食上也可以幫助身體祛濕,如以下這幾種食物:

例如,我們可以做一道「冬瓜山藥排骨湯」。其中,山藥能健脾養胃,增強脾胃功能以運化水濕;冬瓜可以清熱利水、消腫祛濕。

還可以做「四神瘦肉湯」來吃,這裡說的「四神」是指 芡實、茯苓、淮山和蓮子,能健脾化濕,增強脾胃功能。

還可以做「白扁豆猴頭菇排骨湯」,裡面的白扁豆被民間百姓稱為是「脾之谷」,可以通過健脾來達到祛濕的效果。

還可以做「小米南瓜紅棗粥」,其中的小米、南瓜、紅棗具有溫補作用,能夠提昇陽氣。

2、忌過渡操勞和動怒

雨水節氣時,人體陽氣處於生髮初期,若過度操勞易損耗陽氣,影響身體在春季的正常機能恢復與氣血滋養,所以不宜過度操勞 。

另外,在精神方面,要避免力戒暴怒,更要避免憂鬱,做到心胸開闊,保持心境愉悅,以免影響身體健康。

3、飲食上宜清淡甘潤,少酸增甘以及少油膩生冷食物

整個春三月一共有六個節氣,分別是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和穀雨。其中,雨水節氣時,陽氣開始進一步升發。這個時候,我們適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。如油菜、香菜、韭菜、洋蔥、芥菜、白蘿蔔、茼蒿、大頭菜、茴香、白菜、芹菜、菠菜等。

還可以多吃山藥、蓮子、紅棗、小米、南瓜等甘味食物,以及適量吃芽菜(豆芽、香椿芽)、韭菜、薺菜等應季蔬菜和少食酸味過重(如烏梅、檸檬)或油膩生冷食物等。

文章來源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